一份工資單的偶然曝光,引發各界對公務員的收入高低、福利待遇及政府機構精簡、官員財產公開等方面的諸多爭議。工資單顯示,湖南冷水江市的公務員平均收入並不高,而據推算,機關單位人員臃腫。
  八項規定之下,“公務員”成為輿論交鋒的“關鍵詞”。一邊是一些官員抱怨當官越來越難,一邊是網民是對其可能濫用權力、隱瞞收入的詬病。基層的公務員們也“憤憤不平”,他們的工資十多年未漲,工作壓力大,收入待遇低,前途未卜。公眾印象與個人感受之間,差異懸殊。
  圍繞公務員的種種爭論,其實是改革中利益之爭的一個縮影。用頂層設計者的話來說,就是普惠式的改革已經基本不存在,調整固化的利益格局,必然面臨博弈,受到各種利益的羈絆和掣肘。
  我們習慣用“既得利益者”來形容那些阻礙改革的人,實際上,我們都可能是既得利益者。改革的目的,是提升人民的福祉,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。但是,利益的調整過程中,會讓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;全面長遠的改革,也必然面臨風險,以犧牲部分眼下的利益為代價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改革的複雜性和難度。
  而這樣的利益調整,我們都涉身其中。比如,行政體制改革要規範政府權力,就意味著當官不易,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不能自己說了算;精簡機構裁減冗員,就可能讓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面臨“下崗”;追求公平正義,會帶來戶籍制度的改變,教育資源的均衡化,社會保障制度的“並軌”,也可能意味著一些大城市的學生將不會在戶口的庇護下,相對容易地讀名牌大學;原來不用繳納醫療養老保險而享受良好“保障”的人,或將不再“特殊”;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,會讓水電煤氣漲價——那些利益“受損者”,可能就在我們身邊,甚至包括我們自己。
  去年,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本報採訪時,談及對改革的思考。他說,改革的複雜性在於,利益是相互之間交互起來的,你只要在這裡就有既得利益。以收入分配改革為例,它首先觸動的是精英們的利益,不僅僅是權力精英,而是各界精英的利益,所有有話語權的人的利益都要被觸動,這是改革很難的原因之一。
  從這種意義上講,改革不光是改別人,也一樣是改我們自己。改革進程中的每一步、每一個舉措,都可能直接影響你我的利益——稅收的改革,關乎你需不需要為你的房子繳納房產稅;註冊資金門檻降低,讓窮人也可以開公司;教育資源均衡化,讓農民工子女可以就近上學,也可能讓你的孩子不能“擇校”……這些,都有得有失,有機遇,有代價。只希望從改革中獲益,而不接受相應的損失,不承擔風險代價,並不現實。
  改革也不是別人的事,不是十幾億人坐在那裡,圍觀政府改革,寄望改革者為自己爭取利益。如果說改革的真正推動力是廣大民眾的話,我們會發現,在中國的歷次改革中,“民間”的力量驚人而勃發。如果說 “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”,那麼,作為非決策者的我們,其實可以成為一種“敦促”改革、支持改革的力量。
  當我們審視社會的變遷、改革的進程之時,總會看到那些推動進步、促進變革的年輕力量。是年輕的創新精神,開闢了互聯網商業的新領域,改變了傳統的商業、金融業,催生了淘寶網店、支付寶業務、微信理財,並且以其勃勃生機,影響著電信、金融等管制最嚴的超級壟斷行業管理模式的變革;是夾縫中生存的勇氣,成就了中國快遞業的黑馬,在尚無管制的邊緣地帶,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巨大行業,重新塑造了郵遞業格局;是那些放棄空談的嘗試,解決問題的實幹,充滿智慧的創新,滿懷勇氣的試錯,在爭議、迷惑、停滯、羈絆中,推動變革,讓社會走向進步。
  改革意味著風險,也創造著機會,敢於擔當並把握機遇者,才有出彩的人生。不管你承認與否,這一場變革,都將影響到你的現在與未來,它需要你的參與,也需要你的付出。在改革這趟前行的列車上,誰都不是“無關者”,終將分擔風雨,共享成敗。  (原標題:每個人都能成為推動變革的力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73tkqr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